国际航协鼓励更多中国航空公司加入25by2025促升女性在行业的领导力
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个,增长了1倍。
生产工程简易,成本竞争力高,硅的使用量减少到晶硅型太阳能电池的百分之一。夏普公司将该工厂定位于母公司,并誉为绿色前线,力求通过独自的生产技术和技能的积累,来满足不断扩大的太阳能电池的世界需求
美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Solar Power Inc.)将在加州McClellan商业园区建立其美国制造工厂,该公司现正就厂房建设进行最终审核。这座位于McClellan商业园区的制造厂将占地10万平方英尺(约92903平方米),其太阳能板年产量将达50MW。部分RZFB债券的收益将用于在萨克拉门托县建造一个10MW公用规模光伏太阳能系统,据估计,该系统总价值将达5000万美元。[1]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推出的一种新型免税私人活动债券 (tax-exempt private activity bond) ,于2009年2月经国会通过。据悉,美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从萨克拉门托县(Sacramento County)以复苏区免税设施债券[1](Recovery Zone Facility Bonds,简称RZFB)形式获得2470万美元资金,公司计划将销售债券所得收益用于为公司革新及太阳能板制造厂配置设备提供资金。
McClellan商业园区的高级副总裁Ken Giannotti表示:我们很高兴美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选择我们园区作为其全球总部及产品制造地,因为这家公司是太阳能产业内的佼佼者。美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其发售的债券能够尽快获得盈利,还计划于2010年6月份开始新总部暨厂房的建设,并争取于2011年初竣工投产。主张环境保护的绿党在德国很早就拟定了10万屋顶计划和企业级、公用事业级的太阳能电站扶持计划,给予很高的上网电价补贴,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当时是德国的补贴政策扶持起了整个中国太阳能产业。
果然,继阿特斯公布正面业绩之后,3月4日公布的尚德四季度财报结果再次提振了中国太阳能企业股价。根据投行报告数据,从2008年中到2009年中,保利协鑫将硅料成本从66美元/公斤迅速降低到了36美元/公斤,2009年其年产量1.8万吨,为国内众多竞争者中当仁不让的领先者。2005年以前,原材料供给、多晶硅核心的提纯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大厂商手中,国产太阳能多晶硅厂家技术水平低,不仅产量小,而且产品成本高,整个光伏制造业完全沦为两头在外、微利代工的尴尬局面。和光伏行业近十年的跳跃式发展相比,中国式多晶硅的跃进更令人叹为观止,短短四年就从鼓励类产业走入了疑似过剩行业队伍。
由于统计口径等原因,产能是否过剩在政府不同部门和投资者中尚有争议,但价格高台跳水则是不争的事实。不论多晶硅产能过剩论辩两方看法如何,在外需疲软,产能扩张迅速的背景下,如何启动内需已经摆上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数字显示,德国2009年光伏组件安装量高达25亿瓦以上,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目前,现货市场价格在每公斤50美元至55美元之间,除去需求端的利空,2006年和2007年大量上马的中国产能功不可没。起初,由于多晶硅需要高投入和相对长的投资周期,几乎没有企业投资。但在暴利吸引下,2006年开始,大量资金进入上游硅料提纯。
2000年,中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到1万千瓦,2008年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已经达到了26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认为,产能过剩一般是成熟产业才会得的老年病,多晶硅属于新兴产业,应该不会患这种病。多数券商均认同,今年太阳能光伏行业业绩增长会超过40%。但他认为,对于低成本优势明显的中国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也可借上游价格大跌之机挤出国外高成本的制造商,占领市场。
CFPMarkets等随后发布分析报告认为,中国生产企业成本优势将帮助中国企业在激烈价格战中提升份额。此前的2009年上半年,由于上马新的多晶硅项目,资本市场曾传出英利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有分析人士指出,德国消减补贴将引来更多的仿效者,欧洲太阳能补贴政策退出力度加大。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成为热门话题,这使得太阳能板块近一个月被机构投资者大肆追捧。
从广东顺德、辽宁锦州到上海、河北廊坊,一个个地方光伏产业园把如火如荼的多晶硅投资推向了高潮。国内券商也普遍认为,新能源中太阳能的发展前景较为明朗,目前的调整对行业长期发展是利好因素。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多把德国和西班牙当做主要市场,占中国太阳能电池销量的70%-90%。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快速成长的产业供应链内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和不衔接。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对多晶硅项目实行备案制度。目前市场正在回暖,股价在回升,更多的政府将会通过补贴政策支持太阳能市场。
另一家光伏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彭小峰个人财富也缩水80%。随着包括德国和西班牙在内的主要光伏出口市场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欧元汇率持续走弱,仅仅凭借出口似乎已不能消化迅速堆积的产能。
2008年底,来自中国的硅料上游企业开始出产,而2009年上半年开始,关于上游过剩的说法开始不绝于耳。地方政府野心如果说光伏组件的投资是民企带头,多晶硅投资热潮背后的资本则相对多元化,背景纷杂不一。
人才政策、宽松的土地政策和审批便利。6月底德国汉堡光伏展会上,分析师逐渐开始变得肯定的论调,使得英利CFO李宗炜相信再融资的窗口已经打开。
多晶硅材料提纯进入门槛高,产量成为制约中下游的发展瓶颈,也令多晶硅成为太阳能行业链条的暴利环节。所有这些乐观的预期都立足于一个基本的假设:中国国内太阳能消费市场即将启动。现在新上马的多晶硅项目没法开工,因为以目前的价格水平,多数企业是多产多亏,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的确存在。在此之后,H股上市公司保利协鑫(GCL-Poly)11月一举获得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55亿港元投资,成为2009年太阳能行业资本市场一大亮点。
2008年以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消费国是德国,曾经长期占据世界安装量的一半左右。该报告认为,中国总产能将在2010年四季度达到全球产能的一半。
德银因此上调了包括英利、常州天合、无锡尚德在内的几家中国太阳能企业目标价。太阳能链条各环节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带来发电成本迅速下降,财政补贴太阳能应用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过剩之争中,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统计口径为规划产能,与实际并不相符,另有一些行业人士则指出,产能过剩不过是行业龙头们借以挤出新晋者的尚方宝剑。这一年的胡润百富榜前20位富豪财富缩水报告显示,中国光伏业龙头老大无锡尚德股票市值由100亿美元一度缩水至低于20亿美元,公司创始人、中国光伏产业标杆人物施正荣的个人财富缩水了80%左右,跌幅位居第一。
打开需求瓶颈今年初,德国政府宣布,拟下调德国光伏上网电价幅度达15%据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介绍,浙江已责成省建设厅、省财政厅帮助企业积极向国家争取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补助,同时,要求浙江省电力公司保证接纳新能源发电上网,并全额收购所发电量。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资源处副处长王勇介绍,去年,浙江专门成立了省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开始实施庞大的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其中的百万屋顶发电计划提出,应用光伏发电的公共建筑、企业厂房、住宅小区等屋顶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形成50兆瓦以上的发电能力;百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计划,新增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100-200万平方米;百条道路太阳能照明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条太阳能照明示范道路;同时,建设1至2个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水源)能和生物质能等综合性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使之发挥新能源示范、科研和教育作用。同时,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3家以上、超5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建设10个左右省级新能源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一旦这一目标实现,三年后,一个实至名归的太阳能强省将向中国和世界展示山东更为靓丽的新能源风采。浙江省提出,到2012年,光伏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以上,在新能源产业2012年20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中,光伏产业要达到1200亿元。
尽管热水器推广稍逊于山东,但在光伏方面,浙江却是国内的领跑者。浙江光伏发展的经验也许能给我们以借鉴。
有些人会说,浙江的太阳能老板大多出生于草根,文化程度不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很多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但浙江的太阳能企业家不为出身所累,善于否定自身,接受海派文化的洗礼,使得他们愿意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驾驭企业的能力大大增强。一家太阳能生产厂,其实就是一个水箱、集热管和支架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原料进厂、成品就能出厂。